咨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赵珍 蒙氏儿童观的本土化解读

梁溪区萝莎幼儿园  赵珍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在中国教育史上,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回去,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的确,他在教育事业上付出了很多,他创造了生活教育的书刊,创编《生活教育》、《普及教育》、《民主教育》的月刊;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社会生活课程论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理论,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生活离不开教育,从而体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教育,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治,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在中国教育史上,他独树一帜,在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来建立民主共和,是中国真正的强大起来,所以,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所谓“生活即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知的教育”。[1]表面说“生活即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生活是教育的必要条件,教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育要是脱离生活,即不是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是在生活的条件上进行的,所以两者是紧密相联的!
   在我们老师眼中,“生活即教育”的表现在幼儿园里数不胜数,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一位小女生在拍球跑的时候不小心摔跤了,在地上摔疼了便立即大哭起来,后来一个男生看见了,便故意在小女生的旁边摔跤,反而很开心,最后哭的小朋友看到旁边笑的男生,自己勇敢的爬了起来,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能看到两位小朋友很自然、很天真的表现,流露出我们的生活中是充满教育的;反之,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去体会小朋友们的心灵世界,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帮助别人,用他们已掌握的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也是一种很伟大的教育。
从以上的概述中,我们看出“生活即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提倡的是要让人们在积累丰富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去体会教育,应反对那种以传统教育去教导的教育;要得以“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才能真正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意义!
然而在我们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中,学校教育应该将生活更好的融入到学校中,尤其是学前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已有的经验融入到新的教学中,贴近儿童的生活,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所谓“社会即学校”就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能够相互融入,能够相互互补,在学校里和在社会上都能学到知识,从我们的社会角度出发,因为生活充满了教育,我们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所以“社会即学校”,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不管是在学校内还是学校外,都可以学习。从我们的学校角度出发,“社会即学校”,提醒我们从学校的教环境出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幅提升。从教育环境而言,对于外面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不好的环境改造成好的环境,学校不可以脱离社会。[2]传统学校和社会脱节,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教学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学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说,学校和社会也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在这两个点中,都充满了教育!
“社会即学校”对于幼儿园而言,小朋友们会在幼儿园里获得的甚至会比在学校里多一些!也可能会在学校和社会上同时获取更多的教育。在我们幼儿园内,小朋友们会在用餐时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会保持端正的吃饭态度,会自己擦掉桌子上掉的饭粒。而在我们的社会上,我们在一个公共场合用餐,人们都会自觉得保持文明用餐的习惯,会用文明绅士的态度提高个人的自身素养。在幼儿园里自己跌倒了,勇敢一点我们会拍拍手坚强的站起来,在社会上,我们也同样的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身边遇到的问题。但是,社会会更可能的让人们受到更多的教育。
“社会及学校”,它又在一定基础上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在传统的学校而言,学生认识到的可能会孤陋寡闻,但是,如果我们以社会为学校,那社会会提供更多的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的工具和教育环境。这样更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教育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能力 。所以,“社会及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让那些没在学校里受过教育的人们受到了教育,他们的教育也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
   “社会及学校”这一思想提出以后,杜威则认为“学校及社会”,在两者相比较时,陶行知却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李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而“而社会及学校”,他是要把笼子里的小鸟放出去,因此他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提倡“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它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并不仅仅是读死书,而是活教育,学生应该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老师将知识硬生生的塞给学生。“教学做合一”即是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三者也都是相辅相成的。[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4]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做事。即做是知识得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重要基础。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所以,在当代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我们也要从行动开始。
    在我们的蒙氏教学里面,一份教具示范简单的操作给幼儿看,然而又让孩子和老师们在一份简单的教具的基础上摸索前进,提供给孩子很多的探索空间,发现一份教具可以提高我们幼儿的多个方面,并且还可以在我们的优点上继续发扬光大,在不足的地方继续改进,其实,这一教学也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在我们的幼儿教育生活中,以幼儿自己穿衣服为例,我们要让他自己动手去尝试一个人穿衣服,老师会在她穿衣服的过程中去引导她怎样穿衣服,作为幼儿她自己是在学习穿衣服。而这种活教育会让小朋友们主动动手做,还会引发不同的问题和思考。
    在我们的现代教育中,我们的学生应该学以致用,应用于实现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知识致用了才会学有所用。我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不仅仅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学,学生会学,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要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如果是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教育主张,他所创造的教育思想是符合现代社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他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赋予实践,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现代教育的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我们的教育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而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不断学习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以致用,把学生培养成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创造的教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33-634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创造的教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17
[4]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m].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557

走进瑞琳| 教学特色| 咨讯中心| 家长园地| 教师天地| 活动锦集|

页面版权所有:无锡市梁溪区瑞琳幼儿园 (原无锡市梁溪区萝莎幼儿园))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上马墩路瑞江花园103-104号 电 话:0510-68862688 18351568030
备案号:苏ICP备20034713号-1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