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策

无锡市梁溪区萝莎幼儿园   郑高湘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在促进幼儿发展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激发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关键的,本文从教师应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结合幼儿园科学教学实践进行论证,浅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活动;探究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了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
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是开展活动的首要前提。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如果能引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 索、求知,这些探索行为能很好地帮助建构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直观、形象,存在对活动材料的使用、操
作无目的,技巧上的缺乏,活动性较弱的现象。如何激发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呢,基于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幼儿园科学教育促使幼儿对科学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我们老师在科学教育的活动实践中,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能够大胆尝试探索的心理环境。那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呢?我觉得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支持者。
首先教师应该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案例:
幼儿游戏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各自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工作,这是见到月月和轩轩偷偷溜进了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开始开心的玩起水来了。在他们身后观察了一段时间,他们玩儿的太高兴而没有看到我,我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说:“将水龙头开小一点儿再玩儿吧,不要把衣服弄湿了”。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想到卫生间玩儿水。后来我将充气游泳池里放满水,给他们提供了瓶子,水盆,水桶,毛巾,玩具等材料。组织幼儿到操场玩水,他们自由探索,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倒水游戏,挤水游戏,浮与沉游戏等。
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里,通过观察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给幼儿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的、探索的空间。老师不过分干扰和限制孩子们的行为,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幼儿为中心,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其次是教师需爱护幼儿的探索“成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
今天我带了一些气球走进教室,孩子们看到气球都非常高兴。我问:“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宝贝们都回答出自己的答案,大的、圆的、软的、各种各样的颜色等。我又问:“气球是什么做的?”有说是塑料做的,有说是纸做的,有说是面做的。我说,这是一种叫橡胶的东西做的。显然,幼儿对于橡胶制品还是非常陌生的,这将会变成我以后的活动。实验开始了,我让小朋友将气球贴在脸上,这是甜甜和苗苗大声喊:“刚刚气球亲我了,开心地跳了起来”这时由于摩擦,朵朵和贝贝的头发竖起来了,乐乐看到后大声说:“头发飞起来了”瑞瑞站在一旁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他着急地说:“我怎么做不到呢?”有小朋友说:“那是你的头发太短了。”我走到瑞瑞身边说:“别急,你再多摩擦一会儿试试”他非常认真地擦了起来,一会儿,乐乐再次喊起来:“瑞瑞的头发也竖起来了”我给了瑞瑞一个大,拇指。这时,孩子们都开始认真擦起来了。最后讨论了为什么头发会竖起来,摩擦生电的道理。
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的关系,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建立真正的主动是幼儿增强探索能力的前提。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自由交谈。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点滴的成功并给予鼓励。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一丝成绩都要给予肯定,让幼儿充满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的条件限制他们,鼓励他们去创造。”
二、选择适宜的科学活动内容
    首先选择科学的内容要生活化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因此,教师要教育培养孩子,社会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材。幼儿的学习绝不是靠呆在教室里灌输知识而获得,要注意使用好大自然、社会这一“活教材”,让幼儿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 走向社会……
案例:
我们大家都知道,泥土和沙子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有一次中午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到幼儿园后面的花园散步,这时有个小朋友看到泥土里有只小虫子,大家非常兴奋。我就跟孩子们一起挖土,寻找泥土中的小虫子。在这过程中,大家跟泥土有了最直接的接触,有的在软的泥土上印手印,有的开始搭了一个小城堡,堆小山等。临走前,有个小朋友提到了沙子,我临时决定带了一些泥土和沙子回到教室。下午做了科学实验:泥土和沙子放在盆里,倒入一些水后看泥土和沙子是否会化在水里。
幼儿的科学活动必须要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就如有位教育家说过,最优秀的教育是没有教育痕迹的教育。如果孩子们感受到的知识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那么对即将学习了解的内容会没有陌生感,幼儿能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发展,学得具体、学得积极、学得有用。
其次内容的选择需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新奇而又有趣的科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引起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并反复寻找孩子们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兴趣点与主题相结合的内容。
案例: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小鸡和小鸭》。由于小鸡不会游泳,小鸭背着小鸡过河,可是在快上岸的时候,小鸭不小心掉到水坑里了,小鸡从小鸭的背上跳上了岸,但小鸭却怎么也游不上岸。最后,小鸡往水坑里扔了很多石头,水位上升了,小鸭游上岸了。对于水位上升这个过程,孩子们有些迷惑,对于往水里扔石头,水位上升很感兴趣。第二天,我就带来了一只塑料小鸭放在水不是很满的大杯子里,而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扮演小鸡有序地排好队伍往杯子里扔石头,此时孩子们亲眼看到了水位上升的过程。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它的有趣性,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孩子们才会主动的进行科学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萌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好奇心,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造游戏情景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可见,良好情境的创设直接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育人观念,教师能否有一颗理解孩子的心。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教师理解孩子的心,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展探究。
案例
老师带领孩子们做了一个科学活动:动物的影子。主要目的是幼儿能够根据动物影子寻找相应的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学会观察、比较和发现。在这个科学活动中,我带领幼儿玩“捉迷藏”、表演动物(声音和动作)、动物影子配对等游戏。
情境表演等游戏的加入,增添科学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科学活动是一种很严谨的活动,作为幼儿,他们更喜欢游戏类的活动,如果将科学的活动中增加游戏类的情境表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又能够让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充分体验玩科学的快乐。不断在玩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为孩子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开启一扇大门。
幼儿的科学活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时时发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今后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能够敏锐地观察和捕捉幼儿有价值的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与回应、帮助,以及有效地发挥科学活动的价值,激发孩子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够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走进瑞琳| 教学特色| 咨讯中心| 家长园地| 教师天地| 活动锦集|

页面版权所有:无锡市梁溪区瑞琳幼儿园 (原无锡市梁溪区萝莎幼儿园))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上马墩路瑞江花园103-104号 电 话:0510-68862688 18351568030
备案号:苏ICP备20034713号-1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