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1)蒙氏对儿童的看法:儿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并不是成人的缩影,蒙氏主张儿童与成人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只不过我们常用成人的眼光去评断孩子的行为,或以成人的标准去限制孩子,无形中我们已阻碍孩子的发展。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了解孩子们有自然发展的轨迹,外人不可任意干扰。
(2)儿童能力的泉源: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本身具备有一股神秘的心智能力,她将此种能力称为「吸收性的心智」,经由这种心智活动幼儿们能从周遭的环境中学习。尤其是三岁以前的儿童,具备有无限学习的能力,我们清楚的知道在孩子身上有一股很强的学习力量,这是成人所不及的。蒙特梭利认为儿童之所以能不费吹灰之力学会各种生活技能全归功于他们所拥有的「吸收性的心智」。她进一步的解释所谓吸收性的心智并不像一块海绵吸收水分一般,而是儿童对外在环境学习吸收后的一种重新建构自己知识及智能的历程。
(3)儿童学习的敏感期:感官发展敏感期:从出生到五岁左右的儿童特别需要感官的刺激,他们会利用手、脚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去触摸,从捉、拿、握、丢…等这些动作去满足感官的需求,同时他们也会从和外在环境接触中发展出对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各方面的敏感度。
语言发展敏感期:孩子们不只会观察,同时也会模仿,但严格说起来,儿童的语言发展颠峰期在一岁半至三岁左右,一般来说二岁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能力特别强,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整天喋喋不休的重复各种语言练习,并且乐此不疲。
1.秩序感发展的敏感期:
这里所谓的秩序感并不是指将环境整理的有条不紊,而是对物品所摆放的位置,或是生活起居的生活习惯的一种秩序。当儿童对于秩序感得到满足的时候,例如玩具摆放在同一位置、睡在同一地点、固定的作息时间…等,他们会表现出愉快,一旦这些秩序被破坏之后,不安、易怒的情绪反应则会随之而来。
2.对微小事物观察的敏感期:
儿童在二岁左右时对周遭微小事物的观察能力特别敏锐,皮亚杰认为由于这时候的儿童具备局部专注能力的思考模式所导致的。
3.肢体协调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在二岁半到四岁左右是他们肢体肌肉协调发展的敏感期,他们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其目的只在于充分的掌握自己的肌肉及肢体动作,而不带有任何目的。例如二、三岁的孩子喜欢自己拿汤匙吃饭,他们不见得是饿了,而是想从中得到乐趣。
4.社会群性发展的敏感期:
二岁半到五岁的儿童是社会群性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慢慢对社会团体生活产生兴趣,他们开始注意到别人的感受,也意识到在团体中与人相处必须遵守一些团体生活的规则,并尊重各个团体中特有的文化。儿童渐渐脱离「自我中心」的阶段,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